0315-4558179
不能夠靈活掌握沈陽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蛋白質含量的變化;水產動物的攝食量及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廠家轉化率根據溫度的不同而不同,養殖過程中,應該注意飼料蛋白質含量的變化。春季養殖動物剛剛開口攝食時,需適當提高飼料蛋白質含量;高溫季節病害頻發時,又應適當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入冬前,飼料蛋白質的含量又應提高,以保證養殖動物的越冬。養殖動物發病時,天氣變化較大時也應該適當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合理的掌握飼料蛋白質含量,可有效的節約成本,幫助疾病的治療,增大養殖成功的幾率。
與畜禽一樣,水產動物腸道內的微生物區系平衡受到破壞時,有害微生物會占優勢,導致水產動物生病。在沈陽魚蝦飼料生產中,使用經保護技術(包被等)處理的益生素可以幫助動物建立有益微生物占穩定優勢的微生物區系,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化學益生素是非微生物制劑,在動物腸道內可促進有益微生物的增殖。這些物質主要是一些寡糖類,如異麥芽糖、果寡三糖、半乳寡糖等。其特點是耐熱、耐壓,穩定性好,便于飼料中應用。用酸堿調節劑促進水產對飼料消化利用,水產動物的消化道特性多種多樣,消化液的pH也有不同,部分魚為無胃魚,因此,合理調節飼料的酸堿特性,進而調節胃腸中的pH為合適值,可以促進水產動物對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的消化利用,促進水產動物健康。
根據魚種放養規格、數量、吃食魚的計劃增長倍數和餌料系數來確定。即:投餌量=放養重量×增長倍數×餌料系數,以此可計算出全年所需沈陽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總量,以便安排全年所需餌料計劃及資金,避免造成資金、飼料缺口,及早做好準備。根據全年計劃投餌量和各月所占比例來計算,也可按魚類遞增體重1%~5%來計算,求得每月平均投餌量,一般中旬為平均量,上旬較少些,下旬要多些。夏花魚苗,水溫較高,個體較小,日投餌次數應不少于5次~6次,7月~9月份魚攝食旺,生長很快時期,日投餌次數應為4次~5次。10月份以后隨著水溫降低,投餌次數逐漸減少,直到魚不再攝食為止。每次投餌時間不少于20分鐘。可概括為“勻、足、好”三個字。勻是根據魚的需要量,每天均勻投喂,這樣不僅可預防疾病,保證正常生長,而且可以提高餌料利用效率;足,就是合適的投餌量,滿足魚類的需要;好,餌料質量優,營養全、適口、新鮮等。在“定時、定量、定位”的同時結合看天氣、看水質、看魚吃食及活動情況靈活確定投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次數和數量。
沈陽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是養殖魚類的物質基礎,飼料費一般占養殖魚類總費用的50—60%。因此如何解決飼料問題是養殖生產中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較好的飼料系數為1.2左右,而較差的達2以上。其實魚類對飼料的消化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飼料配方、加工工藝、投喂方法和水環境條件等都的影響飼料系數和飼料成本的主要因素。下面結合本人的生產實踐經驗談談有關影響魚類飼料系數的幾個問題。飼料配方的合理性 飼料本身的營養成份,對飼料的系數影響很大。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是飼料的兩個主要營養指標,而且其含量越高飼料系數就越低,魚類的消化吸收就越好。但同樣含量或相近含量的飼料又與其有效成份的存在狀態和結構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以大麥、燕麥和小麥為例:鯉魚對這三種籽粒飼料的蛋白質消化率為“大麥>燕麥>小麥”。這主要是小麥蛋白質質量比大麥和燕麥差,也就是說小麥中的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低。根據必需氨基酸指數計算的飼料中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小麥為55、燕麥為70、大麥為73。此外,飼料中必需的營養成份含量過高還會引起消化不良,如蛋白質含量過多時,魚體蛋白質的積蓄量幾乎不變,體重的增加并不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成正比。這不但造成了蛋白質的浪費,其蛋白質的代謝產物還污染水質。因此,沈陽高質量魚蝦飼料生產中的各種營養成份含量應有一個適量,實踐證明,魚飼料中蛋白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