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4558179
采用專業魚蝦飼料生產膨化浮性魚飼料,可以減輕對水質的污染。營口魚蝦飼料生產在水中長時間不會溶散,優質的浮性魚飼料漂浮時間可長達12小時左右,至少是6小時的漂浮時間,并且投餌上輕易觀察控制,減輕或避免粉料、剩余的殘餌等對水體的污染,這對于環境保護以及對魚的生長都是極為有利的。另外,因為膨化加工的物理和化學變化,使膨化飼料一般產生粉料在1%以內,這就直接地進步了飼料的有效利用。在通常情況下,采用膨化浮性飼料養魚,與用粉狀料或其它顆粒飼料比擬,可節約飼料5——10%。因為高溫、高壓的加工前提,使飼料中的淀粉熟化,脂肪等更利于消化吸收,并破壞和軟化了纖維結構和細胞壁,破壞了棉籽粕中的棉酚以及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質,從而進步了飼料的適口性和消化吸收率。
專業魚蝦飼料生產日投飼量的調整主要根據季節、天氣、水溫、水質和魚攝食情況靈活調整。(1)根據養殖季節調整。一年養殖周期之中的飼料投喂主要依據“早開食,抓中間,帶兩頭”的規律,集中在6-9月份,4月份以前投喂工作盡量提前,10月份以后,應延長投喂,做到上市前停食,維持養殖對象的體重;(2)根據天氣情況調整。天氣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魚群攝食旺盛,應適應多投;反之,天氣悶熱,連續陰雨,水中溶氧量低,魚群食欲不振,應少投或不投;(3)根據池塘水溫情況調整。魚類攝食量顯著受到水溫變化的影響。在適溫范圍內,水溫升高對養殖魚攝食強度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水溫降低,魚代謝水平下降,食欲減退。在高溫季節超過適宜溫度時,魚類食欲減退,應減少投餌量;(4)根據池塘水質情況調整。水質清爽,魚群攝食旺盛,應多投;水質不好,過肥、過濃,魚群食欲不振,而且殘餌容易使池水變壞,應少投;水質很壞,魚己浮頭時,應禁止投喂;(5)根據養殖魚攝食情況調整。每次投專業魚蝦飼料生產量一般以魚吃到七、八成飽為準,大部分魚吃飽游走,僅有少量魚在表層索餌。
專業魚蝦飼料生產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標準》生產魚類飼料!誰制定了這個標準?是否存在“科學性、合理性、實踐性”?20世紀80年代初,農業部針對我國水產養殖業生產落后的現狀,派出大批專家到全國26個省進行飼料成分(產量、質量、生產成本)調查和分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獲得第一手資料。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對各種魚類尸體(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進行了實驗室分析,提出了各種魚類的營養需求。這些專家被分成六組,分布在全國六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區。花了六年時間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育種實驗。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國家標準》。溝通粗俗:飼料配方根據動物的營養需求而設計,使用好的飼料成分。采用科學合理的加工工藝生產專業魚蝦飼料生產。加上良好的技術管理,可以生產出很低的成本。更好的動物產品!
文化層次及對專業魚蝦飼料生產的認識不夠,以降低成本為目的,并不能考慮到營養的均衡,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某些添加劑的作用。比如甜菜堿、氯化膽堿,在很多養殖戶自配的飼料中,并不會考慮去添加這么一些東西,而這樣一些添加劑對于營養成分特別是脂肪的轉化意義重大。 養殖集中區的一些小型飼料加工廠提供自配料服務,廠內并無專門飼料配方員,完全依照養殖戶要求生產飼料,以上問題尤為突出。錯誤的用藥習慣:有些養殖戶習慣于在飼料中長期添加原粉或者抗生素,用來預防細菌性疾病。這樣的做法只會加大肝臟的負擔,破壞腸道內細菌的正常菌群,加重致病菌的抗藥性,造成養殖水產品的品質下降,養殖動物發病時治療緩慢甚至無藥可用的境況發生。另外一些中藥制劑比如三黃粉,大蒜素等被漁藥企業神化,部分養殖戶會在每次購進的營口魚蝦飼料生產中刻意添加這些制劑以求養殖過程順利,筆者在一線走訪中發現,這樣的做法對于魚病的預防及養殖動物的生長并無太大益處甚至起反作用,應對養殖戶加強引導。
營口專業魚蝦飼料生產是傳統水產飼料中的主要蛋白源,優質進口魚粉蛋白質含量在60%以上,有的高達70%,國產優質魚粉蛋白質達55%以上,魚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富含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可消化能等魚類生長繁育必需的成分,且適口性好,廣泛應用于水產和畜禽配合飼料中。因此,魚粉質量直接影響養殖種類的生長和飼料利用效率,海產肉食性魚類及蝦類受其影響尤為明顯。影響專業魚蝦飼料生產批發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料魚的種類、原料的新鮮度、加工的溫度、脂肪的質量和微生物組成等,這些因素會造成魚粉在加工、運輸、貯藏過程中蛋白質分解、脂肪氧化酸敗和美拉德反應,產生一些有毒害或不能被動物吸收利用的物質,從而使魚粉新鮮度和營養價值下降,影響飼養效果。